Chiphell评测 | HyperX Cloud Flight S & ChargePlay Base Qi评测

日期:2020-03-31

序言

在众多踏入外设领域的”内脏”品牌中,HyperX可以说是做的风生水起的,尤其是耳机产品线——当家cloud系列的每一次分支或迭代都有着比较明确的思路和作用,且很有效.声音的特点明确,我的感受是延续自第一版模具的alpha系列主打FPS游戏的分析力,涡轮造型的Revolver兼顾气势,无线的Flight则更泛娱乐化且使用体验最佳(对PC用户来说)——当然,还有Orbit这个分支,看上去是在探索某种可能性,先放下不表.本期外设评测我们看下Flight的更新,Cloud Flight S以及与之组合的Charge Play Base Qi 无线充电器平台,无线充电+无线使用。




规格参数

搬运官网,Cloud Flight S,50mm单元,大耳机,频响、阻抗、声压等级等等不难理解,重量标注了2个,有无麦克风分别为310g和320g,无线大耳机来说,重量一般吧,不算重量级。




ChargePlay Base Qi 无线充电器.同时支持两个设备,总共不超过15w,插头到12V/2A,TypeC接头,属于无线快充,其它参数倒是无所谓了。




外观解析

HyperX Cloud Flight S和Charge Play base的外包装统一使用家族设计语言,红白配色.与早先类似水泥墙纹理的红黑配色相比更加干净。


先看耳机,封套加内盒的方式,内部全吸塑衬底和上盖进行保护。


Cloud Flight S的内容物包括耳机本体,连接线、麦克风、USB接收器。


耳机本体的左侧单元上贴着贴纸。


目的是提醒此侧为Qi充电的接收侧。


除去贴纸会发现此侧单元有四个圆凹陷,与右侧的平面形成明显的对比,不会弄混,另外,这四个坑也是按钮所在。


通体黑色的Cloud Flight S造型看着非常眼熟,其实与之前的Cloud Flight无线耳机差不多,总体框架使用了相同的做法。


当然很多细节上差异还是不小的,且明显的,耳罩的皮质和包裹方式整齐了很多。



整体给人的感觉依旧是整洁干净的,没那么工业,虽然算不上时尚但已没那么直男了,作为日常使用的耳机来说外观还是不错的。


单元依旧是可以90度旋转,且HyperX的这个结构,旋转90度后是”外八字”的,比侧放时更向两边分开,有点类似向外开门,所以临时拿下来挂脖子上跟人讲话是非常舒适的,不想某些同类品,虽然横过来但却夹住下巴。


Charge Play base充电台内容物包括TypeC连接线和充电适配器两个部分,其实就是无线充电板,只是与通常作为手机配件出现的圆盘多了个位置,且在设计上有着 HyperX的基因与适配性。


底部两个防滑底座。



细节解析

先看下Cloud Flight S的单元,HyperX外设的做工和设计这几年是一直在进步的,随着好评的增加,相信他们也是投入了更多的资源,每次产品的更新迭代虽然神似,但都有细节的提升,这种提升同时反映在外观和使用的优化上.这次Cloud Flight S看似与Flight相似,但模具还是有不小的变化,比如这个HX的logo,看似仍是白色,但已不是涂层加透光漆面处理,而是两种材料——磨砂黑塑料加白色HX的镂空和镶嵌,另外,边缘还加入了倒角过度。


左侧单元四个圆凹陷,一来可以区分哪边是无线充电的接收面,二来也是四个按钮,戴在头上时有着优秀的盲操识别性.这种设计比起镜面触摸方式显得没那么科幻,但却非常实用和有效.且这四个凹陷控制钮按上去是有形变的(软的),也就是说这里的感觉类似”在带有四个洞的外壳的表面包了一层橡胶层”的感觉。


主要的按钮和连接孔都在左侧单元下,从左到右依次为麦克风、有线充电接口、7.1开关、电源键、指示灯。


音量调节在右侧单元下,直接调节系统音量。


本次的耳罩仍为皮质,但包裹方式有所差别,靠腔体的一侧边缘直接压在内侧,无轧线露出.皮质的纤维比较细致,仔细观察好像有毛孔,看上去有点真皮的意思,当然只是”看上去”,猜测而已,官方没有标出。


框架连接与Flight类似,金属连杆配刻度滑轨,牢固度无忧,原本外露的一小节红色线应该是被完全隐藏于滑轨中了。


旋转部分的另一个进化是在接触面加入了两个金属扣件,通过卡口可以对旋转角度作以固定,且旋转起来,卡榫入位时会有咔哒一声,拨动感很治愈。


内侧也是皮质包裹的海绵头垫,厚度不小。


连杆顶部则是HyperX的巨大logo。


单元侧的旋转方式依旧。


麦克风插上后的完整形态。


麦克风看似与前作一样,其实也是有所强化,底部加入了提示灯,以点亮和关闭提示麦克风状态,红灯亮起代表静音。


再看下充电台,ChargePlay Base Qi 无线充电器以中间的脊型突起为中线和状态指示灯,两侧分别为两个充电位。


充电位有虚线勾勒出线圈的范围感,还有两条防滑垫帮助定位稳定,除中心脊部,两侧充电位主要是类肤漆面。


底部磨砂质感,半圆弧形防滑脚帮助放在桌面上稳定。


听感及使用感受

HyperX Cloud Flight S作为一部娱乐级的非高保真向耳机,已经有着不错的解析和动态表现,总体风格比较结实(在我的印象中比Flight还要结实一点),细节也不少,有比较明显的聚集感,不够开阔,是小规模而精的,气势不是那么足却有不小的力量——什么叫”气势不足但还有力量”,如果找两个场景分别代表就是”千军万马”和”高手团战”的区别,不那么”磅礴”.它的三频较为均衡,没有太明显的短板,这点倒是与Flight类似,调音不算偏颇,也没有为了强调”听的清晰”而太过”瘦削、锐利”.这样的特点让它比较容易讨好耳朵,在节拍、旋律的表现上可以放开手脚,大部分的应用场景下已经足以胜任,毕竟在音色还原这块的较真儿无异于拍照领域的数毛党,对于购买一款游戏耳机用于日常电脑和游戏主机搭配的用户,不用太过追究.对游戏的音效表现、电影中的氛围营造,HyperX Cloud Flight S都足够优秀,尤其是无线的使用,无感延迟、无束缚是非常好的体验。


在FPS游戏的定位中,它那种小而精的感觉可以把你带入到一个非常focus的状态里,加强对整个声音环境的理解和关注,不会错过细节.在很多游戏中可以考虑打开7.1模式,比如在玩ps4的大作,会让环境显得更开阔,甚至细节的锐度加强,但也会让很多原本并不是重点的声音变得比重更大,比如虫鸣、鸟叫、风声、喘息之类的,在单纯的竞技向FPS游戏中不开更好. 佩戴上,实测317g的重量在无线耳机中并不算重,加入Qi线圈在单元里显然并不会给它带来多大负担,但它的双向压力和重量都比较中庸,尽管耳罩与Flight相比有所提升,质感也更到位,但戴久了拿掉时还是有一种”黄河决堤”的感觉。


ChargePlay Base Qi 无线充电器在工作时会显示红灯提示正在充电,台面的形状和防滑垫与Flight S左侧单元的形态刚好契合,可以很稳定的摆放这部耳机,对于常见的手机也没有问题,不过这有一点要提一下,或许是因为它对适配器电压电流有一定的要求,当另一端直接接在一般的usb口上时,似乎是没办法对设备进行正常充电的。


另一些使用中值得提到的零散感受,比如7.1的开关,声音切换是渐变的,先fade out 再fade in,没有”硬跳音”;再有,它带游戏音与语音平衡调节功能,只要按左侧单元上的按钮即可;续航时间标称30小时,实际似乎不止,因为它的休眠时间实在是够勤快,几分钟不播放东西就停机了,并且还没有灯,我这只实际的使用情况是在36小时左右。


驱动解析

Fligth S不再免”驱”——全世界人民都知道,现在的设备已经脱离驱动软件好多年了,只是这个叫法被延续了下来,所谓”驱动”不过是使用一个软件进行参数管理——HyperX这次似乎加强了Ngenuity这个软件,Flight S即使用Ngenuity进行一些设置和调节.但这个Ngenuity似乎与之前的有所不同,亦或是一种过渡期的形态?总之,官网下载的Ngenuity(v5.2.8.0)是没有办法识别Flight S的,而使用Windows store直接搜索下载则没有问题,且从UI上看,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软件,前阵子看AW的command center似乎也有这个感觉,是MS在强制各个厂家使用Win store吗?无所谓啦,反正这个Ngenuity长这样:


在Flight S在线时,左侧会出现耳麦的选项,点开后可以看到相关的菜单,分成两部分,注意,没有灯——一部份为audio(似乎汉化还不完整),设置音量,麦克风、侦测,7.1开关和游戏/语音平衡。


而按钮菜单则是对左侧单元的四个按钮进行功能设定。


最右侧的其实是预置文件,可设定的参数不多,且基本上通过硬件本身的按钮都能实现,还没有灯,所以这个功能其实作用不大,当然好的是可以看到剩余电量。


总结
回到开篇时提到的内外跨界话题,同级别和知名度的品牌,几乎都在同时期,甚至更早切入这块市场,但HyperX成绩斐然,且慢条斯理的一步步在走,而不是一股脑丢给你一堆东西,”让游戏耳机把充电线拿掉”这件事也是一个有趣的探索.Flight S与Charge play base Qi的组合比插线更方便和随意,用过后往平台上一丢即可,使用体验进一步提升.耳机本身在Cloud Flight 的基础上也改变了不少细节,转轴的定位销,单元侧面的按钮等等,而Ngenuity在这里的应用则稍显鸡肋, 不过没关系,或许Ngenuity的布局才刚开始,Flight S对它来说只是捎带手吧.如果你对无线的感受很推崇,那么这套会让你的桌面显得更干净些,连手机和鼠标一起都给你充了。